養成跑步習慣要用正確的方法,這裡就教大家用SMART法則幫助自己有效地建立跑步習慣。
「SMART法則」是甚麼?
S – Specific 「具體化」:目標必須明確清晰,不含糊
M – Measurable「可測量」:目標必須量化。
A – Attainable「可達成」:目標必須合理,並非一步登天
R – Relevant「相關」:目標與自身需要切合
T – Time-bound「時限性」:為達成目標設立時限。
S – Specific 「具體化」
我要每天早上去跑步。
每天早上,是幾點到幾點?
跑步,要跑多遠?
要有具體,大家可以領略到是甚麼概念的東西,才可以有效執行。
M – Measurable「可測量」
我要跑步。
跑步,要跑多遠?
跑步,要跑幾多個圈?
跑步,要使用幾分速?
A – Attainable「可達成」
新跑者:「我今天要跑10公里。」
大家覺得新跑者可以一口氣完成10公里嗎?
如果跑者是年輕的,或者可以;但如果你已經年過30歲,想養成跑步習慣,切勿胡亂挑戰10公里,因為很容易有挫敗感。
新跑者:「我今天要跑3公里。」
3公里是一般人可以接受的距離,剩下來的就是意志力,無論你是跑、慢跑還是競走,也要自己努力完成,搏盡無悔。
R – Relevant「相關」
我跑步,是為了減重。
減重公式, 大家都很清楚。
「消耗能量 > 攝取能量」
我們要減重,定立的目標需要與減重相關。如果跑1小時所消耗的能量已經足夠,那麼我就將目標訂在每日跑1小時(或者逐漸加至每日跑1小時)
首先我們要對自己每日攝取的能量有所認識。你可以找一本簿,記下每日吃過的東西,做一個統計,計算自己當日攝取了多少能量。
然後,再用以下的網站,計算自己的基礎代謝率。(註:基礎代謝率即一個人一天,維持生命所需消耗的熱量最小值)
https://helloyishi.com.tw/health-tools/bmr-calculator/
基礎代謝率 – 攝取能量 = 多餘能量
只要透過飲食和運動將多餘能量減少,達致負數,就能用複利效應慢慢看見減重成效。
而到底要做多少運動才可以將多餘能量歸零?
我每天跑步都會用Garmin錶量度自己的跑速,而最後它亦會展示該次跑步所消耗的熱量,那麼我就會知道我大約跑走了多少能量。

T – Time-bound「時限性」
這個月我要跑36公里。
這句說話很難執行,因為到底是一次過跑36公里?還是分幾次進行?每星期跑多少次?
設立時限,有助提醒自己按時執行。
正確的表達方式為:
我要1個月內完成12次跑步運動,每個星期跑3日,每日跑3公里,我知道每次跑3公里可以減少200卡路里左右。
結語:
按照SMART原則,可以客觀地給自己一個目標去養成跑步習慣,又可以鍛煉自信心,大家都可以試試看。
圖片來源:https://corporatefinanceinstitute.com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