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跑步習慣】完賽馬拉松的訓練歷程和難關

by Adrian

開始回想一下自己如何從每日5公里變成可以完成馬拉松的人。

本文靈感:運動筆記 – 《從5公里到42公里》

先讓自己每天跑步

捷克長跑名宿Emil Zatopek曾經說過 “If you want to run, run a mile. If you want to experience a different life, run a marathon.” (想跑就跑一英里,想體會另一種人生,跑馬拉松)

的確,馬拉松對參與者的要求不只是體能,更重要是鍛煉出能應付馬拉松體能的堅持與毅力等心理質素。

其實當初我也沒有想過跑馬拉松,畢竟對自己的極限一直都有着錯誤的認知。每年在電視機看到某某非洲黑人跑手又在渣馬奪冠覺得與我何干,更直指明知無獎仍要參加「賽事」的香港人是愚蠢至極。

離開了校園後,因為家族有糖尿病史,所以自己就的起心肝由隔日演變成一週5天都去附近的公園慢跑4公里,後來加至6公里,狀況一直維持了4年,極偶爾會自己加量至11公里,因為想看看自己可以跑多遠。(很簡單,一句話,就是先讓自己每天跑步。)

開始接觸「賽事」

「賽事」雖稱為賽事,但帶職自我訓練,其實在這些大賽只志在參與。

渣馬有舉辦10公里賽事。當連自己的「組女」(香港的大學迎新營內的組員,當時我以高年級生參與是組長,別稱「組爸」,大學新生稱為「組仔女」)也能完成半馬,其實自己也試過跑10公里,於是就與其他朋友一同組隊在2019年參加渣馬10公里賽。當時我沒有出盡全力仍以53分01秒完成。那一次是我第一次參與「賽事」。

第一個比賽的10公里,在東區走廊上跑過,好像是一次跑步嘉年華,沒有緊張,是一種享受。

極速上「半馬」, 「半馬」 成習慣

2019年渣馬之後的一個星期,我就直接嘗試跑21公里。(註:其實很危險,沒有循序漸進地加操很容易造成運動傷害,切勿模仿。)有長命斜,有平路,有馬路。這條跑道後來成為了我的日常。還記得我第一次完成半馬距離的感動,我拿起毛巾在頭頂用雙手拉直,表現出勝利姿勢。那次之後,因為是第一次完成半馬距離,對身體肌肉都造成一般損傷,尤其是大腿出現肌肉痠軟。不過很高興我很順利完成半馬距離。自該次之後,我就放眼參與全馬,直接跳過半馬比賽,反正我已經有能力完成半馬。

因為我一直都有跑步習慣,所以要我恆常跑步維持狀態並無難度,我在跑季前一星期會跑一次半馬以下的長課,現在回想自己都有偷懶的心態,偶爾想讓自己放假,而我的「跑步假」,一般都會在下雨的時候。

傷患

在逐漸適應跑量的時候,因為對長跑的裝備等沒有認知,以致身體上出現一些不尋常的痛楚亦不以為然。原來跑鞋看似無損,卻是有「壽命」,例如跑超過600公里會因為中底磨蝕,吸震能力減少,久久不換新鞋導致肌肉發炎,有時要休養,這些都是跑者的成長痛,需要一一克服。有一次我更遇上了ITBS(髂脛束症候群),令到我停跑兩個月。每一次傷患其實都是學習的過程,令到自己更適應長跑。

累積里數

這裡不是累積飛行里數,而是實實在在用血肉之軀跑出來的每一步。大家每年看見眾多跑手可以完成42公里,其實背後付出了不少代價,至少他們都一年內跑了約1500公里(大約是香港至上海的直線距離)。這一場全程馬拉松,沒有足夠的決心和毅力,以玩樂的心態上戰場,一定令你心力交瘁。先想想自己,有沒有毅力,讓自己1年內有300日,每日跑5公里,去完成這1500公里的目標?

體能訓練

肌耐力、肌力、核心肌群鍛鍊,這些都是跑者成長必須經歷。一個馬拉松動輒需要跑4-5小時,沒有足夠的核心肌群支撐整個身體是無法完成。每次訓練捲腹和臀舉,都十分吃力,痛不欲生,但要完成馬拉松,這些訓練不可少。

心態轉變

堅毅就是完成馬拉松的心態。首先要堅持每星期有固定的跑步習慣,而每一次跑步都需要完成既定里數。然後,完成馬拉松訓練課表亦需要付出時間和心力,尤其每星期都要跑長課,對體能的要求非常高。當你每一次接受並完成挑戰,維持長達12-16星期,你已經達到很多人未能抵達的一種高度。

延伸閱讀:《跑步品格》系列

第一個馬拉松

我的第一個42.195公里在日本金澤完成。

那是一次完好的準備,在氣氛高漲的環境下,也跑出了不錯的成績。

與10公里不同,這一次是緊張,有臨陣的壓迫感。槍聲一響,伴隨音樂,13000位全馬跑手同時起步,有着同一目標在同一賽道上奔跑。

42.195公里和10公里最大的分別是,全馬是戰爭,10公里是耍樂。全馬跑手都很專注自己的呼吸和步伐,不會有停下來拍照的情況(拍照的人都懂得在路旁邊跑邊拍)。畢竟跑全馬,大家都換了另外一種心態。

總結

跑一個5公里,到完成馬拉松,需要經歷磨練和忍耐,加上學習,還有普通人不會遇到的傷痛。如果你想體會不一樣的人生,鍛鍊自己的意志,令自己做事處以另一種心態,改變你的人生,可以立志嘗試跑一個馬拉松。

You may also like

Leave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