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跑步習慣】如何循序漸進地增加跑步里數又不會操之過勞?

by Adrian

想練成一雙可以應付馬拉松的長腿,除了鍛鍊意志之外,亦需要增加里數訓練。如何循序漸進地增加里數又不會操之過勞?

1. 10%法則

假設你已經有每日跑步5公里,一星期跑5次的習慣,即共25公里,你可以嘗試每星期增加里數10%。這個原則必須堅守,因為你身體的肌骼系統無法適應突然增加大量里數,對膝部造成過大負荷,隨時令你跑3-4星期就會出現不同毛病。

2. 適當回調

每4星期為一個循環,身體需要時間進行修復,所以增加里數的過程,可以每4星期減少總跑量20%,然後回到上一個星期的跑量,重新加操。

3. 為你的跑鞋記錄里數

一雙鞋是跑者的重要拍擋,用以保護雙腿,協助卸力,鞏固下肢,避免運動時雙腿不穩定而受傷。鞋子會隨累積里數上升造成損耗,所以必須記下跑步跑過的里數,決定是否需要淘汰舊鞋。那麼,即使里數增加,只要有一雙表現良好的跑鞋,都可以好好保護雙腿。

4. 兩對跑鞋,讓鞋子輪流休息

跑鞋也需要休息,因為鞋底的吸震物料需要時間復原。如果你每日都要練跑,強烈建議你有兩對跑鞋,輪流交替使用,以給予另一雙跑鞋有充足的休息時間。這樣一來,增加里數就可以減少一個鞋子耗損的隱憂。

5. 使游泳成為訓練菜單一部分

游泳可以放鬆跑步後蹦緊的肌肉,同時鍛鍊跑步較少用到的肌肉。增加里數過程若造成小型運動傷害,可以透過游泳進行水療,刺激水力刺激肌肉進行修復。

還記得臨近渣馬一星期才跑傷了小腿肌肉,只好完全停止跑步,整個星期都在泳池進行交替訓練,每日游泳一小時,使雙腿肌肉得到充分休息。最後我仍然能夠出發參加並完成全馬。

總結

增加跑量需要循序漸進,不要盲目設立過高目標。期望大家都能夠讓運動成為你的生活一部分,建立健康人生。

想開始建立跑步習慣?

請參閱本網站《精選文章》

You may also like

Leave a Comment